
近日,文化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普陀区造船艺人岑国和名列其中。岑国和是普陀区首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。 岑国和,跟随父亲投身木船制作行业,如今已有40余年从艺经历,是岑氏木船作坊第四代传人。岑国和熟练地掌握了祖传的、有四十七道工序之多的整套造船工艺;对不同船型所需原料的材质选择了如指掌;能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出各种规格的仿古船型;能现场“打大样”,还精通手工制图和电脑制图。岑国和没有拘泥于传统工艺的束缚,而是努力创新,他提出的“传统工艺与现代游艇结合”及“木包钢”的两项造船技术自运用以来深受国内外专家及客户好评。 
岑国和带领作坊打造、复原的浙江鸟船“绿眉毛”号,是舟山乃至全国第一条有航海能力和资质的仿古木帆船;打造的仿明福船陈列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大厅;仿清木帆船“安福舻”号2008年传递北京奥运火炬;“郑和二千料宝船”船模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……岑氏打造的木帆船数量品种众多,此外还为国外打造了许多运动帆船、木制游艇。 
近年来,岑国和在发展岑氏家族事业的同时,不忘承担社会责任:带徒授艺,培养造船技艺新传人;开放作坊义务接受参观,为市民提供了解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的机会;积极参加文化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展示展演活动,热心宣传普陀传统造船技艺;无私奉献祖传技艺,配合文化部门进行资料整理和书籍编撰等。 岑国和表示,一名普通造船艺人能得到政府如此重视他很高兴,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,作为国家级名录项目——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,他将不遗余力保护与传承好优秀的传统造船技艺。 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