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只杯子,一千个表情。到了中国美院国画系主任尉晓榕手里,那只杯子叫做谐趣。 那天,尉晓榕叫上国画系教师王一飞,在都市陶舍待了整整一下午,他们的工作是画杯子。被满屋子的半成品杯子包围,两人一下来了兴致。尉晓榕随手画了一对兔子,一黑一白,面对面而立,像是正说着悄悄话。这是他一直追求的谐趣,“中国人对国画的审美,无论是宣纸上还是器物上,看笔墨就是看笔墨的趣味。” 擅长工笔的王一飞,选择了把“梅兰竹菊”四君子介入陶瓷器皿之中,在他看来,把中国画与古老的陶瓷艺术结合起来,再恰当不过。他的妻子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博士研究生郭晓芳,也一起参与其中,“工笔画起来比较慢,所以我索性就带回家去画,没想到她觉得这很有意思,我们就一起画。”王一飞说,陶瓷就是有这样的魅力,在快节奏的当下可以让你的生活慢下来。 这种艺术的跨界,在这些国画家眼里颇有乐趣,这也是他们在宣纸之外的第一次新尝试。“大家一起跨界给杯子画画,其实是陶瓷艺术的一种普及,杯子是最能走进大众生活的器物,通过艺术家的绘画让杯子更灵动。”尉晓榕说。 事实上,跨界,远不只国画系的艺术家们,同样兴致盎然的,还有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,著名版画家张远帆。他把版画中常见的湖边山色移到小小的杯身上,寥寥几笔,看上去清雅脱俗。 今天下午2点半,“交杯幻盏”陶艺展将在位于小河路334号的快意空间开幕。千余个工艺和观念各异的纯手工陶艺茶杯将被陈列在一起,整齐而安静。
|